人生总是伴随着跌宕起伏,起起落落的时光才叫生活,我们没法预知下一刻将会遇见什么,因此,珍惜这一刻似乎成为了共识。生活会给认真对待它的人予以温柔吗?答案虽然各不相同,但不同的答案背后却是同一种态度,热爱生活,珍惜相遇。没有人知道下一刻会遇见谁。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故事属于类似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故事,如果大家对于那个故事有印象,对于今天的这个故事也一定很欢喜。改编自狄更斯的小说的电影《远大前程》说的是一个男孩的发家史。当然,这样的描述似乎显得粗暴了许多。这部被前前后后改编了好几个版本的小说的内核究竟是什么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任何人都回避不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人生,这确实是人生,充满变数的人生。
《远大前程》讲述的是穷小子费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被邀请到富有的女人家做帮工。费因在这里遇见了自己的一生的挚爱艾斯黛拉。艾斯黛拉从小被自己的长辈培养成为了一个可以将男人玩弄于股掌之中的社交名媛。然而当费因不顾一切的爱上了她之后,似乎她的生活开始起了变化。
费因知道自己身份卑微,而自己爱上的姑娘却无比高贵,这样一段恋情面前,费因更多的是珍惜,然而艾斯黛拉依旧是离费因远去。生活给予费因的这个打击使得他从此放下了自己所热爱的绘画事业,潜心成为了一个普通的渔人。一次偶然的机会,费因的事业重回正轨。远在纽约的艺术行给了他一封邀请信。费因从此便踏上了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
来到纽约后的费因与艾斯黛拉再续前缘,然而她却再一次离开了费因。感觉到无比失落的费因讲自己的情绪渲染到画作之上,此时此刻,费因的画展举办的非常成功,而就在这个时候,他却得知自己的“成功”其实源于自己在童年时代的一次救赎。一个逃亡的犯人求助他,给予了帮助的费因获得了迟到几十年的馈赠。
生活就是这样,当费因真正的理解了自己的现状之后,他选择远走巴黎,在巴黎潜心作画的费因终于获得了成功。功成名就的费因回乡之后,最终意外的再次邂逅了艾斯黛拉。
如果说狄更斯的原著是没有侧重的描写一个人的命运,我是不信的,但是影视作品对于改编来说最重要的点就是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本片在这一点之上显得轻车熟路。美国式的改编,好莱坞式的改编最擅长将凄美的故事庸俗化,似乎只有这样,观众才会感受到自己真正看懂了。
晦涩并不难懂的故事需要带入我们每一个人不一样的情感,因此,对于一个故事,才会有各种不一样的感触。而影视剧的改编自然会将这种千差万别的感触全部集中到一处,最终输出了一种被多数人喜闻乐见的价值观,并且给予这种价值观一个定义。这就是改编的粗暴。
当然,更多的人对于1998年版本的《远大前程》的印象,多来源于那个著名的动图,然而本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给片中的每一个人都下了一个定义。我们没法确切的通过这部影片来感触到费因跟艾斯黛拉的情感维系是多么的艰难,我们只能看到一个穷小子因为自己的身份的起伏而不断的收获和被抛弃。这样的婊里婊气的艾斯黛拉似乎是庸俗化一段情感的绝佳路径,而这个路径自然取得了成功。
然而这种成功的背后却将原本美好的爱情彻底的粉碎。如果我们沿着这条路去看待这部影片,那么本片所呈现出来的观点也就很明确了。生活的馈赠来源于自己的经济实力,只有变成“强者”,你才会收获更多。为什么沿用这个逻辑,当费因获得广义上的“成功”之后,他的好运便滚滚而来,否则,我们所看到的费因的整个人生就是边陲小镇上的一个普通渔人。
改编最好的方式就是引导观众去感触某一个事件的不同面,本片在改编中仅仅是下了一个定义,定义了费因跟艾斯黛拉的这段情感在费因的人生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样看来,这种作用什么都不是,仅仅是费因成长道路上的一个小插曲。费因的成功一方面是自己天赋的使然,另一方面则是有着贵人相助。而贵人相助则是由于费因天性善良,这一切需要我们琢磨一下命运的馈赠,而本片更多的是给予我们一个观点,且用这个观点串联起来整个故事,当然,这样的串联旨在让这个改编更自然。
如果非要给本片做一个总结的话,那就是可遇而不可求,当自己的期待到来的时候,我们会纠结这种到来究竟和不合时宜,当自己的希望落空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去再做准备。生活不止一个答案,一切的馈赠都需要我们有所准备。这才是人生的魅力。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