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 yiyuguancha),文/大娱乐家。
一场满足用户催更的良性互动,却瞬间引发了舆论热议。
最近优酷为响应用户对其独播剧集《我叫赵甲第》的加更呼声,顺势推出了一种新的追剧尝试:付费VIP会员可以通过邀请5名好友助力而获得提前加更23、24集的权益,而常规更新条件不变。
近年,随着消费升级,不论是内容类型需求还是收看方式也在不断分众化,不仅爱优腾芒都在尝试提供更多元化的用户服务,就连Netflix也开始考虑提供带广告的低价套餐以满足不同群体的订阅需求。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付费决策是公开透明的,其他用户和会员的利益也没有受到侵犯,我们能否允许长视频将选择权还给用户?
深度剧迷正在怀念“超前点播”
《我叫赵甲第》的活动规则很简单——会员邀请5位好友助力,就可以提前解锁《我叫赵甲第》第23集、24集,该活动从4月16日发起,4月20日结束。不参与这项活动的会员,按照该剧原先排播日历,可在4月20日正常观看第23集、24集,不受任何影响,而参与活动的用户及其好友,也不必支付额外费用。
针对长视频内容推出新的观剧模式引发观众争议并不罕见。此前,爱优腾都曾推出过“超前点播”,会员支付3元钱,就可以提前观看1集剧集。在持续争议后,2021年10月,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视频平台宣布取消剧集“超前点播”服务。
但一个吊诡的问题在于,在“超前点播”被取消了将近半年之后,如今只要出现一部热门剧集,在社交媒体上就不难看到用户催更的强烈呼声,也有不少追剧心切的用户纷纷表示怀念起了“超前点播”。
无论是“超前点播”还是邀请好友助力,前提都是为深度追剧用户提供增值权益。在自愿的情况下,这样的增值权益值得付出代价——前者额外付费,后者则是需要付出一些社交成本。
就在刚刚过去的财报会议上,流媒体巨头Netflix也首次对增加广告的付费用户套餐松了口。
Netflix CEO Hastings也给出他的理由:“那些关注Netflix的人知道,我一直反对复杂的广告设计,非常喜欢简单的订阅方式。但是,尽管我是一个订阅爱好者,我更喜欢消费者能有选择。允许那些希望有较低价格并能容忍广告的消费者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是非常有意义的。”
长视频的内容排播很难有一种完全满足所有人的完美解决方案,Netflix的横空出世让用户有了一口气看完整季剧集的可能性,但后来者不论是Disney+还是HBO Max依然都还是采取了周更模式,同时也有像Hulu或亚马逊等平台选择了针对不同内容的混合排播模式。
因为并不是所有用户都有时间一次性看完十集内容,而对于时间更少却又希望能够看到更多不同剧集的用户来说,不同平台周更一集反而更符合他们的需求。
回到国内市场,长视频平台不仅要满足用户需求,也要平衡与版权方、广告商等各方关系。比如,加更会牵涉系列合作伙伴的配合,从片方介质的准备、平面和视频物料生产、广告招商等各个方面,同时也会因为更新节奏的调整,增加平台运营人员投入的人力。
因此在更加微观层面进行一些细小尝试,核心还是在满足用户的不断变化和增长的需求。
每一次催更背后都有一部好内容
好内容是平台供给的第一要义。
这可能会是一场用户与平台良性互动的开始:视频平台通过多样性的用户订阅模式来保证优质的用户体验和内容供给,用户的付费意愿和潜在的付费用户数量进一步被激发,平台也会更有信心和资本提供好内容及好服务,最终有望形成内容生产到消费的良性自循环。
归根结底,持续提供好内容从而给到用户选择才是长视频的长期事业。不断提出的“加更”需求,也侧面证明了观众日益增长的内容需求。
而针对观众更加多元化的内容需求,如何去调整内容,无疑成为了当下长视频平台的必修课。
当下正在热播的《恰似故人归》成为优酷站内首个热度破万的项目,并连续13天获得猫眼热度日冠;悬疑剧场、宠爱剧场、合家欢剧场、港剧场、都市生活剧场等五大剧场更是通过垂直化运营的方式增强着用户的粘性。
而近期《我叫赵甲第》《与君初相识》等剧集“追更”诉求的形成,正是用户对于平台方内容运营的深度认可。很显然,平台通过一系列优质内容的呈现,在紧紧抓住时代情绪的同时,也影响到更多用户真情实感地认可“好内容就是好生意”这件事,这也是对于内容行业发展拐点的正确捕捉。
在面对用户纷纷喊出“追更”的强烈诉求之时,本质上还是对于平台方好内容生产能力的认可,而平台方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去维系用户与好内容的链接感。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今年以来各大平台几乎每个月都能拿出足够精彩的内容来证明自己,同时基于内容的意义,各个平台也做出了相应的延伸,任何新做法都很难一蹴而就,作为用户依然对各种各样的好内容保持着巨大需求同时,显然也应该给予平台更多耐心。
毕竟对于现阶段的国内长视频而言,会员订阅方面,即便是过去两年也偶有提价,但对比国外动辄10美元左右的月均会员订阅费用,国内视频平台会员付费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始终处于偏低水平,这一现状也多少制约了平台在内容产出上的可能性。
“超前点播”之路堵死之后,如何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更多选择权,仍然是值得视频平台探索的课题。
或许我们并不需要对每一次平台的创新尝试都动辄扣上“割韭菜”的帽子,在高度商业化的市场里,任何时候有选择总是要比没选择来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