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中国最低调的是哪个省份吗?你绝对想不到被众人评为“中国最没存在感的省份”第一名竟然是江西省。江西境内明明风景名胜众多,但是却被周围的“邻居们”抢走了风头。说江西是革命圣地,西边有个湖南;说江西是富饶之地,南边有个广东;说江西是江南水乡,东边还有个浙江以及福建;说江西有著名的风景名胜庐山与滕王阁,奈何北边有安徽(黄山)与湖北(黄鹤楼)。
其实江西也是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当地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要说江西最著名的旅游景点,那一定是被誉为“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庐山。说到庐山就会想到小时候学习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或者是《题西林壁》。这两首古诗都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创的《望庐山瀑布》是描写庐山香炉峰的瀑布之景。而苏轼的诗作《题西林壁》则是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不过为什么苏轼的这首诗叫做《题西林壁》呢?一个看似与全诗毫无关联的名字。
这是因为有一天喜欢游山玩水的苏轼,突然想去旅游。就想起唐朝诗人李白与徐凝都曾写过关于庐山瀑布的诗篇。于是就想跟随前人的脚步来庐山欣赏一下这里的山水美景,看看庐山有没有他们说的那么美。苏轼来到庐山一看,景色果然名不虚传。就这样在山里南来北往兜兜转转的玩了好几天。后来山中景色也看了,诗也写了,便高高兴兴的离开了庐山。在打道回府的途中苏轼经过了一座名叫西林寺的寺庙。
西林寺就位于庐山的北麓,由太府卿陶范建,建于东晋太和二年(也就是公元366年)。距今已经有1653年的历史了,是庐山北山的第一座寺庙。经过西林寺的苏轼就像到寺庙里面看一看,听一听佛法。在寺庙中转了几圈,苏轼来到了一面墙壁前。因为这面墙壁上有文人墨客留下的“到此一游”。(这里说的“到此一游”不是现在不文明游客的“xxx到此一游”。而是古代文人留下的珍贵墨笔,很有文学价值的)
苏轼看着墙壁上众人留下的墨笔,脑海中浮现出这几天他在庐山的所见所闻。突然文思如泉涌,便提笔在墙壁上留下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样一首描写庐山形态,又蕴含哲理的古诗流传千古。因为这首诗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所以才命名为《题西林壁》,西林寺也因这首诗也诗声名远播。
后来西林寺遭到毁坏,又长期得不到修复。西林寺的主持觉海法师,当时看到西林寺荒圮冷落,痛心不已于是发愿要重建西林寺。此后,觉海法师变卖自己的家业,经历七年时间精心筹备、自己设计、自己建工,独资重建西林寺。并立下规矩:不化缘,不攀缘、不求援,不赶经忏,不卖门票。
所以要来西林寺游玩的可以放心,西林寺是不收门票的。还可以去西林寺附近的东林寺逛一逛,东林寺也不收取任何门票。这两座寺庙可以说是佛家难得的净土。今天西林寺中那面拥有无数墨宝的墙壁也找不到踪迹,不过在大雄宝殿的后面确实有一面西林壁。只是这块西林壁很小,有点像后期复建的,上面只有那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寺中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寺庙后面的西林塔,也被称之为“千佛塔”。这座佛塔高七层、属于六角形佛塔,在佛塔的每一面都有佛龛,每一层也都有题额。这座西林塔由唐玄宗下令建造,明王鸣玉重新修建。相传,在清朝道光年间(大约1821至1850年期间)西林塔的塔顶不知为何突然裂开。但是到了咸丰年间(大约1851至1861年期间)西林塔的塔顶居然又奇迹般的自行愈合了。